“从来真心无人懂,偏偏套路得人心。”
各位好久不见,最近木炭之家更新频率不高,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是实在感觉累了,面对微信上各种想尽办法夺人眼球的网络营销资讯,各种鸡汤文、养生文等等,感觉现在微信上真正的干货越来越少,大家都被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反而是踏踏实实做实事的人显得越来越另类。
开头那句话是和朋友聊天时候他说的,短短两句,洞悉万千。事实上不光是微信上各种公号私号,现实中也是套路不断,新型骗局层出不穷。很多人都说木炭之家为木炭新人操心太多,生怕大家上当受骗,其实就算看了木炭之家的文章,很多人还是该吃亏吃亏,该上当上当,这人呐,自己不掉坑里别人说什么都不作数。
以前以为作为个人创业者容易上当受骗,结果发现,其实作为机构,公司和很多有钱投资者一样容易上当,对于苦口婆心的劝告视若无睹,对各种套路却趋之如鹜,不得不说,现在的骗子确实情商很高,你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你想象这个事应该怎么样,他就满口答应,结果到最后和你的预期差距太大,对方早已卷钱而去,而你,只是他的一个猎物而已。
言归正传,今天就说说笔者所见过的木炭行业企业中招案例,看看这些大老板是如何上当受骗的。
其实骗子在任何行业都有,木炭行业的各种骗局和套路木炭之家之前也介绍过,个人投资者上当受骗毕竟损失较少,但是作为企业或机构投资,失败交的学费就是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尤其是这两年国内经济下滑,不少企业看到木炭行业的潜力和盈利能力,想要进入行业分一杯羹,结果钱没赚到,还让人给“套路”了。
最常见的企业投资木炭行业骗局就是“民间科学家”,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是坊间对那种自学成才的爱科学人士的尊称,此类人士遍布大江南北随处可见,如果你身边开口闭口必被称“老师”、“专家”、“大师”等,又无任何正统学习经历的,大多都属于此类,像“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等等。最近和河南一家企业老总沟通,他现在经历的就属于此类典型骗局,被某某“老师”忽悠之后,投入好几百万,现在项目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继续投资,前景渺茫,放弃,又于心不忍,可以说从一开始这个商业模式就有问题,做任何项目,无论是木炭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市场需要的产品是前提,无论这些所谓专家或老师如何忽悠,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政府有补贴,可以赚政府的钱,或者原料节能环保利国利民,问题是你做出来的是垃圾,没有市场,就是在浪费资源,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而这个过程中这些“专家”、“老师”各个赚的盆满钵满,你想想你到底是遇见“砖家”还是“专家”了。
现在国内各种专利技术每年的申请量逐年递增,这些所谓专家就是靠不断注册专利技术用这些所谓专利证书骗人,要知道现在注册专利只要花钱就能注册,不比你出门打酱油困难多少,各位董事长CEO看见专利证就觉得心里痒痒,只能说你们太重视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经营的实质。
还有就是最近国内有人准备投入大资本去东南亚进行木炭生产,投资额大约在几千万左右,和业内资深人士交流后得出共识,又是典型骗局,作为投资方是有资源的大型实体,但是对于木炭行业完全是外行,而忽悠他们投资的则是把自己包装的高大上的“民间科学家”,用各种理论和数据给资方洗脑,呜呼哀哉,那些数字在木炭行业行内人看来简直就是搞笑,偏偏就有人对这种忽悠没有免疫力,似乎纸面上的盈利最终都能转变成实际盈利一样,再看看其技术路线和市场营销,完全就是胡乱杜撰,至于产品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就是投资方想什么,“大师”察言观色就说什么,你喜欢就好,所谓商业计划真是量身定做,可惜目标不是把项目做起来从项目中盈利,而是要洗你的本金,对于此类项目的前景,木炭之家只能说,必败无疑。
还有一种,就是吹嘘自己的机器如何厉害的“技术党”,现在国内有企业吹嘘自己的碳化设备可以做到几小时碳化,日产几十吨,大家想想,木炭这东西,时间和质量成正比,时间越长质量越好,你把木头直接点着烧用水浇灭也叫木炭,问题是有市场吗?那些号称几小时碳化的设备不是说不能用,而是生产出来的都是垃圾,就算做出产品了你卖给谁去?人家卖机器的会说,做不做得出是我的事,卖不卖的掉是你的事,哈哈,言之有理。
良药苦口利于病,木炭之家也只能是给大家提个醒,上不上当不在骗子,而在自己,多点逻辑推理,少点自以为是,这个世界更美好。
木炭之家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木炭达人,微信:imutan 公众号:wmutan
除非注明,木炭之家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