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Dear:
我最近在国内时间较多,欢迎大家打电话或发微信骚扰,可能有时回复不及时但最终都会回复,另外今年木炭之家将在国内成立一家专注木炭技术的创业公司,我们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木炭技术和生产线,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大家的创业需求,帮助大家共同成长。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看到这句话只是觉得挺好玩,并没有想过自己的事业重心会逐步转移到国外,但是真正开始出国创业才发现,世界真的很大,机会太多了,只要你有知识的积累和善于发现机会的能力,在哪里都能活的很好。我这次回国电话被打爆,后来我干脆设定静音转移,真的好可怕,我没想到国内有这么多的创业者想知道一些行业真实的东西,我能感觉到大家的热情,真的让人好感动,我也搜了一下国内木炭行业的资料,发现和几年前一样,除了毫无养分的软文广告就是充满赤裸裸金钱诱惑力的设备或加盟信息,总体来说,这几年中国木炭行业毫无变化,甚至还不如过去。
我在国外这段时间,接触了日本韩国和欧美很多大的木炭生产和渠道商,大家在一起交流非常轻松,根本不会像和中国人交流那种累,我相信大家也能体会到,你想想你身边的人就像一个海绵一样总是想从你身上得到些什么,你慢慢被抽干,感觉越来越累,最后要么崩溃要么逃离,我出国创业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所有人都想从你这里得到答案,真的太累了,但是和这些西方的企业高管在一起交流我发现,似乎不太一样,大家可以沟通到一起,无论价值观还是对行业发展的预期,都惊人的相似,于是终于松了口气,原来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在国内之所以会失去方向感,是因为你所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网络就是实地去考察,尤其在木炭行业更是如此,你有没发现,你获取信息的方式现在除了微信就是微博要么就是今日头条,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看到的都是你订阅的,换句话说都是你喜欢看的,但是这真的好吗,我和国外这些木炭行业的高手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的心态都很开放,而且都是很多领域的专家,可以说只有这种跨行业的思维方式才能对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生真正的助力,至少国内木炭行业,我看不到,现在国内除了钱就是钱,其它都是扯淡。
中国木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现在经济处于下行通道,所有行业都存在生存压力,可是国内一些木炭生产商却毫无危机意识,根本不考虑未来一到两年市场的变化,沾沾自喜,真的是无可救药,等到行业萧条到来恐怕只有被淘汰的份。大家不要觉得我是危言耸听,只有旁观者清,我在国外反观中国木炭行业,看的更清楚。
如果你没有全球化的意识,无论你现在做的规模有多大,终将风吹雨打去,被市场所淘汰,居安思危,我们看看中国的低端生产制造企业,除了央企外民营企业现在举步维艰,尤其以做低端代工为主的服装行业和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为甚,要么破产要么转移到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地区,我在东南亚认识不少台湾人和香港人,都是过去在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奋斗几十年的老板,现在被成本压得都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地。行业有传导效应,当危机从一个行业传到另外的行业,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国际上先进的木炭技术已经进步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中国企业和这些企业在国际上竞争,除了产品质量、价格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差异,如果你还是做低端产品生产而不考虑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就毫无竞争力可言。莫说和这些存在上百年的西方大型木炭企业竞争,就是和东南亚非洲拼成本,你也不行,我相信做木碳出口的朋友一定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你们被越南人搞得头大吧,这才只是开始。
作为过来人我建议国内想从事木炭行业的和已经从事木炭行业的朋友,在做好自己生意的同时,让自己也升升级,脑袋瓜是你自己的,升级一下不吃亏,不要整天只想着坑谁害谁,要知道真正的商业是双赢(win-win)。同样是中国人,台湾人香港人做事就更有规矩,做事按商业原则来,所以在国际市场口碑比大陆人好得多,我认识一个日本木炭商社的会长,在日本做的很大,他就算从大陆进货也会找个台湾或香港的中间商,我私下问他这样不是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他对我说,成本肯定会增加,但是复杂性会下降,因为这样更省心。看样他知道只有中国人才能对付中国人。真的好可悲。
啰嗦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木炭之家今年会投入精力到中国市场,我们希望找到和我们同样有国际视野的合作伙伴,在商业化的前提下,让国内木炭企业更有创造力和竞争力,创造力这个词现在在国内都被提烂了,我都不想再说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创新如此之少,我们必须做些什么了。
无论是木炭技术、木炭产品设计、国际木碳市场的情况,我们都会带给大家,除了整天看你的朋友圈,也请多关注木炭之家,我们的文章会在主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更新。
木炭之家微信平台:imutan 木炭达人微信:wmutan
除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与大家共勉
木炭达人及团队
发表于2016-05-03 at 02:48 沙发
感谢木炭达人发自肺腑的力作,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