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之家

何为“中国特色”木炭行业

从2019年开始,木炭之家将对全球木炭产业的格局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调查报告,从不同视角给大家展示一个更真实的行业现状,对于有意在海外投资或资源布局的人士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点来看待。在中国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华资作为全球重要的资本来源将更广泛的参与到全球资源争夺中,木炭行业作为一个对资源和资本依赖度都很高的行业,如何定位、布局做大做强,是所有参与者都关心的,鉴于中国大陆的读者是本站的主要受众,我们就从中国木炭行业开始,逐一揭开木炭行业的神秘面纱,木炭之家近两年没有认真更新,因为在这关键的两年,我们已经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维持经常性更新,毕竟我们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坚持做这件事,但在2019年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我们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木炭行业参与者了解到现在行业的趋势和我们在行业中的定位,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会多写一些文章,带来一些干货,当然,现在的木炭之家主要的关注点已经从木炭技术、中国木炭行业分析转为其它方面,我们更关注资源、产品、资本和运营,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木炭之家。

中国木炭行业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虽然木炭之家的主要精力已经放在国外,但是我们对于中国木炭行业的关注却一直持续,作为在中国木炭行业从业超过十年的老人,我相信和我们同时期的木炭企业可能所剩无几,从当年的无序竞争到后来的行业大变革,作为参与者,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个行业在中国的逐渐正规化和专业化,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在中国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特色”,何为特色,这是百度的解释,简单来说,特色就是独特性,和别人不一样。和外国人打了多年交道,似乎更能理解中国的特色,所谓旁观者清,可能就是这样,身在其中反而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第一个特色就是“骗”

从笔者进入木炭行业的第一天,就被骗了,当时自己没有开始生产木炭,先从贸易开始做,一个本地老哥带着我和合伙人从西安去了礼泉,看好货交了定金,就住在当地招待所,但是我不知道的是,晚上他们就忙活起来,开始浇水,我第二天运走的货,是掺了水的,当时烧炭的老板并不是陕西本地人,是北方某省的在陕西烧炭的,陕西的木炭技术也是他们带过去的,当然这种当也就上一次,从那以后也就再没和那个碳厂有过任何合作,这次经历也给了我一个教训,就是行业内有些人做事毫无原则,只会把你的信任当成“傻”,怎么样,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有的话,也可以聊聊。

后来我们建立“木炭之家”这个网站的初衷,也实在是因为国内上当受骗的人太多,很多人找我们咨询怎么办,后来为了统一回答,干脆建个网站,这一建,到今年正好十年,你说时间过的快不快。后来我们发现中国木炭行业的骗不仅在生产环节,还在销售环节也在收购环节甚至建厂环节,好在现在资讯发达,很多人被骗第一时间可以把经历发到社交媒体,但在我们那个时代,只能认栽,虽然给木炭之家打电话或者留言的人成千上万,但是我们告诉大家的防骗秘诀就是:“你不贪就不会上当受骗。”

直到现在,“骗”这个问题还是没有消失,我还是经常能在微信群或者百度贴吧看到网友留言说自己被骗了,其实不光你们被骗了,如果你会英文,去到国外的论坛,发现老外也在抱怨被中国木炭商或者木炭机厂家骗了,这不是个偶然现象,应该说是中国木炭行业的特色之一。

第二个特色是“互害”

2008年,当时太阳能行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多晶硅企业大干快上,硅厂对于工业炭的需求简直大得不得了,我们当时每月生产一千多吨木炭还不够内蒙一个厂用的,当时陕西各地木炭厂也是雨后春笋一样到处都是,应该说那是工业木炭的黄金时代,我们采取自营、入股的方式在陕西控制了很大的一块产能,但是毕竟我们在西安,不是地方上的人,记得快到2009年的春节了,我们在礼泉的炭厂着火,记得当时放了将近3000吨苹果木,全部化为灰烬,当时值班的是我的一个老哥,他是本地人,他当然清楚是谁干得,但是他不敢说,其实后来我们知道,是当地的竞争对手点的,但是你有什么办法,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后来去了老挝,签证过期,当时只有我们一个工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常去的一个另外一个北方省份的人开的饭馆的老板娘,OK,我们没有告诉任何其他人,结果全部被查,老挝police直接到厂里挨个罚款,后来我才知道,“点炮”是他们和老挝police共同分成,明白了吗,中国人的互害不仅在国内,还延续到国外,这算不算一个特色?

当然这还不包括你拉炭的车刚上路就被林业或者环保扣了,三更半夜的,你说是谁点的炮?

第三个特色 政策

这个我不想说太多,怕被delete,都有体会吧,从2010年开始环保问题成为木炭行业最棘手的问题,从那时开始,中国木炭行业最赚钱的人不是生产木炭的人,而是卖环保设备的人,年收入千万的好几个,但是买了这些设备最后坚持到现在的炭厂有几个?关键问题在于,木炭行业作为一个很难规模化的产业,爹不亲娘不爱,没有利益自然没人支持,木炭之家在2012年后提出大家要有产业化思维,用“生物质能”的方式去做,后来国内的生物质能成了骗补手段,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应该这么说,中国木炭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开始向规模化、技术化、正规化转变,但是有些问题不解决,你会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据行内朋友透露,你上了环保设备还有工业土地许可这个坑等着你,总之想在国内做大做强,谈何容易,这算不算另一个“特色”。

 

以上这些特色,你也可以说不是特色,因为这些问题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但是离开中国这个环境,就真的成了特色,因为至少我们在国外很少碰到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把这些问题摆出来,也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和世界其他同业的差距在哪里。

下一篇,我们谈谈这些年中国木炭行业的变化和进步。

 

 

 

退出移动版